查看原文
其他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智库声音㉙|曾天山:如何理解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教育 Author 曾天山

作为国家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按照教育部党组“新、高、实、深”的要求和“转时态、转语态、转状态、转心态”的方法,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术优势,专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学习阐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历史夙愿,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新时代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新时代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进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国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中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这个伟大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加迫切”,也“更加强烈”。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现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进入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这是党中央依据国内外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教育强则国家强发展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根基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学有所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问题。

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教育强国是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进程,以促进人的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发展为指向,兴起于工业化,发展于信息化,伴随于人类发展始终。教育现代化代表向好的方面,有着多重含义,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突出育人为本、健康成长、增进能力的主题,又要良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教育现代化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与近代以来强国富民的梦想紧密相连,对教育现代化的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我国教育经历了面向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地区先行试验(20世纪90年代)、提高现代化水平(新世纪初,党的十七大)到加快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的过程,先是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带来了数量规模外延上的历史性变化;再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是追求质量效益内涵上的历史性变化。

教育现代化是内涵不断丰富的变革,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这个方向目标之下,教育现代化要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育人合力。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不可能在原有轨道上惯性推进自动获得

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主旋律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以世界眼光、时代要求、国际水准谋划教育现代化,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理论上更加成熟,模式上更加定型,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发展人的现代性,落实强国惠民的双重目标,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优则民生旺,教育关乎民生诉求、民众素质、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实现教育现代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定位更加明确,就是旗帜鲜明地强化“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面彰显当代中国教育的功能;

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厚植于中国社会土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用中国智慧、中国办法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突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是世界水平的教育,吸收外来,探索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吸取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

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深化教育改革,聚焦课堂教学,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谱写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篇章。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可能在原有轨道上惯性推进自动获得,而是要另辟蹊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转换新思路,在发展思路上,从以量取胜转换到以质图强;在发展重点上,从重视硬件建设、物质投入转换到重视人才培养,从重视资源配置转换到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建设,从重视数量规模发展转换到重视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从重视一次性学校教育发展转换到重视从幼儿到老年的终身教育,从重视知识学习、讲背练考转换到重视启迪智慧、培育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转换新路径,为适应人口转型要转换教育发展新路径,从重视学校教育到重视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为适应创新为动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转换教育发展新路径,从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为适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建设要转换教育发展新路径,从重视分科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到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

转换新动能,从依靠经验办学到科研指导,从封闭办学、知识育人到开放办学、实践育人,围绕质量配置资源,依据标准明确质量,选配良师提升质量,人师重于经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既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更要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路人”,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使命,课程教学改革聚焦质量,信息化创新应用支撑质量,投入充足、制度先进保障质量,国际化发展推动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未来的新境界、新格局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强国惠民的有力支撑。可以预期,到2035年,未来之中国教育将迈上新的台阶,在投入与保障、数量与结构、公平与质量、贡献与效益等发展指标方面有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增进社会进步、增加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成为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影响力领先的国家,立于世界教育强国之林。

显特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制度,自觉地通过教育传承、创新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国家人民,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中国案例,广泛传播中国教育故事,构建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推动“中国版”教材走向海外,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主动引领世界教育潮流,充分展现教育自信。

补短板,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办好学前教育,普及有质量的三年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好“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超前谋划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指导体系,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合作育人,扣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办好特殊教育,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合、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增强参与社会的能力;办好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以教育信息化2.0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推动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理念创新,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理念重塑、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办好继续教育,倡导活到老学到老,依托政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种层次的在职培训,鼓励社会机构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支持学习者主动选择学习,加快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最终实现全民终身学习、人人充分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促发展,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2020年的10.8年、2035年的12年以上;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50%、2030年60%以上),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2020年达到20%以上、2030年40%以上),保持理工教育人才规模优势,实现从依靠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人才红利发展的转变。

护公平,城乡之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域之间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机会公平,校际之间促进竞争机会公平,人群之间落实国民待遇,实现困难群体帮扶精准化,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强质量,对标世界教育先进水平,完善教育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引领国家教育体系质量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强国建设,健全教育质量信用机制,显著增强教育质量优势,推动我国教育进入质量时代,塑造中国教育质量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育才质量基础。

增效益,构建发达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教育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切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持续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提升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打造“中国留学”品牌,提升中国教育的综合实力、吸引力、影响力,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留学目的地国,成为走出去国际合作办学的典范,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当代人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追求,实现这个宏伟蓝图离不开党对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离不开和平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还是万里长征的前几步,还不是人类最理想的教育,也不是最完美无缺的教育,更不一定是世界最先进的教育,仍然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的教育未来。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曾天山 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智库声音系列文章:

㉘ |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课程育人”创新实践观摩研讨会在大连金普新区顺利召开

㉗|聂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㉖|王帅:为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增色添彩

㉕|王少芳: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纲领

㉔|彭妮娅: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㉓|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㉒|高慧斌:担当好人民教师的时代重任

㉑|张宁娟:“六个下功夫”: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⑳|邓友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在抓落实、见实效

⑲|刘贵华:教育科研的时代使命与担当

曾天山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崔保师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杨颖东坚守教育初心 创造中国道路

黄海军阔步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

高慧斌内在德性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田辉新时代 新思想 大教育 大格局

祝新宇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新时代的人才培养

张永军等美国和芬兰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

万作芳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⑨|吴安春:培养劳动精神为孩子幸福奠基

⑧|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

⑦|张彩云: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需实现三个“转向”

⑥|吴键: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刻不容缓

⑤|孟庆涛: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④|赵小红: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③|刘占兰:40年,学前教育走向公益普惠、公平优质

②|李新翠:大国良师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和大智慧

①|曾天山:新思想指引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